特殊时期心莫慌 心理专家来帮忙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31日 浏览: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发生后,我们的心理可能出现一些变化:情绪上,出现愤怒、烦躁、焦虑、麻木、内疚、无助、不知所措;思维上,出现难以集中注意力、低自尊、自责、健忘、混乱;生理上,出现睡眠障碍、食欲减少或增加、胃肠道不适、物质滥用;行为上,出现吵闹、危险行为、工作或学习上效率下降……当人长期处在应激状态下,身心必然会受到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几种调整方式。
 
       一、关照身体
       病毒的载体就是身体,照顾好身体是防护的必要条件。远离传染源(如病毒携带者、野生动物及活禽等)、切断传播途径(如勤洗手、戴口罩、减少出行等)、提高自我免疫力(如规律作息,包括适度运动、充足睡眠、合理饮食等)是重要的三部曲。
       二、关照心理
       (一)减少关注频率,避免因信息过载引发的心理负担
       虽然疫情相关信息俯拾皆是,但不表示我们要捕捉和记住每条信息。尽量控制自己每天接收有关信息的时间不超过一小时,特别是睡前不宜过分关注相关信息,减少对情绪的干扰。如果发现自己不断刷新相关信息并感到精神疲惫或焦躁不安时,需要提醒自己调整关注点,适当放松身心。
 
       (二)充分利用假期时间做好规划,并认真执行
       疫情的爆发可能会影响我们原本的假期计划,如取消旅行、走亲访友等。因此很多人会感到百无聊赖,产生虚无感。但我们可以利用这次机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列一个假期居家活动清单,如听音乐、绘画、阅读、瑜伽、看电影、追剧、写日志、烘焙烹饪、运动、泡热水澡、玩游戏、整理照片、整理房间等。
 
       (三)处理负性情绪
       如果已经体验到了负面情绪,如感到愤怒、烦躁、焦虑、麻木、内疚、无助、不知所措等,不妨尝试以下方式:
 
       1.积极自我对话
       积极自我对话有助于提升自信,克服艰难。允许自己表达负面的情绪,可以这样告诉自己:“虽然事情令人恐慌,但我相信能够照顾好自己”“这次假期没法出行了,但给我与自我内在相处提供了一个机会”“这是个令人沮丧的时刻,但这不是最困难的时刻,我有办法适应这个情况”……
 
       2.应激下的身心安顿法
       慢下来,把注意力带到呼吸上;可以把注意力带到腹部,做几次深长的腹式呼吸;深呼吸可以降低压力,改善情绪、提升注意力;感受身体与外界的接触,感觉一下双脚跟地面的接触,身体跟椅子的接触,再动动手指头和脚趾头。
 
       3.保持与外界联系
       我们可以打电话给信任的亲人、朋友,尝试与亲密可信任的人进行沟通。尝试向他们坦诚表达自己的担忧和焦虑。不要因为害羞或是觉得自己小题大做而感到羞耻,就闭口不谈。相反,向他人寻求帮助并互相支持能让我们意识到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会害怕焦虑的也不仅仅只有自己。如果发现我们身边的家人朋友也出现了焦虑、害怕的行为表现,也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主动问候他们,与他们进行交谈,并不时查看他们的状况。
 
       希望所有人能用积极、稳定与爱来应对疫情,用互相支持来替代抱怨和指责,不要过多恐慌,相信党、相信政府、相信社会、相信医疗团队、相信身边的人,有序听从建议,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让恐慌慢慢走向平静。这样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最终会取得胜利。
 
       如果您有更多的“心里话”想告诉心理专家,欢迎拨打成都市防控新冠肺炎心理援助咨询热线电话:
 
       成都市精神卫生中心:028-87577510
 
       成都市成华区第四人民医院:18008051331
 
       简阳市精神病医院:028-27340800
 
       彭州市第四人民医院:028-83709084
 
       都江堰市第三人民医院:18980554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