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干部、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院长 范天勇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18日 浏览:

    在四川省泌尿外科界,范天勇以医术精湛著称。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工作、任教期间,他先后担任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0多年的临床生涯中,他先后完成手术5000余例,累计治疗患者达10余万人次。
    2013年10月,他调任德阳市人民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上任后仍然坚持每周出专家门诊,每天同泌尿外科医务人员一起查病房、会诊,并坚持手术。
    44岁正当壮年,就在上任仅9个月后,他的生命定格在援藏送医的途中。
    2014年7月初,得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希望德阳方面组织专业医疗队赴藏区为群众开展巡诊、义诊活动后,范天勇精心组织起由院内各科室专家组成的援藏医疗小分队。7月17日,他率领援藏医疗小分队一行15人,带着一批捐赠医疗设备奔赴若尔盖。
    当天14点45分,小分队行至距茂县县城26公里处的石大关,突然山石崩落、烟尘漫天。范天勇立刻示意大家迅速下车,并大声喊道:“都快撤,让后面的队员赶紧撤!”
    漫天的烟尘和不断翻滚的巨石让人辨不清方向,许多车辆被堵,人员被砸伤,头上、身上流着鲜血。见此情景,范天勇只对医教部部长谭鸿说了一句:“快救人!”便消失在漫天的尘土中,而这也是谭鸿听到他说的最后一句话。
    10多分钟后,山体滑坡逐渐减弱,小分队14名队员汇集在了一起,唯独不见范天勇。经搜寻,同事们在塌方现场的路基边发现了已经停止呼吸的院长——他左侧胸腹部被飞石击中,划出一道10多厘米长、贯穿腹腔的伤口,鲜血染透了身下的土地。
    “以他运动员般的体格,想逃绝对逃得掉,可是他却往反方向去了,他一定是看到那里有伤员……”谭鸿说。
    一次次的心肺复苏未能救回范天勇,强忍着悲痛,惊魂未定小分队成员立即加入到茂县人民医院对伤员的抢救中,并成功挽救了两位危重病人的生命。
    “我们知道,他希望我们这么做。”谭鸿哽咽着说。
    人们知道,支援藏区医疗建设一直是范天勇的心愿。2010年7月,身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的范天勇,主动申请到四川省藏区甘孜州人民医院参加援藏工作。大家都知晓他内心的渴望——用自己所学医术和从业经验为广大藏区群众解除病痛,让藏区群众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9月4日,四川省委追授范天勇“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号召全省各条战线的共产党员和广大干部向他学习,一心为民、干在实处。
    直到他殉职,人们才发现,“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期间,那张感动无数人的3名疲倦的医生躺在椅子上睡着的照片,其中的一个“白大褂”是他。
    走进他生前工作过的地方,他的照片依然挂在泌尿外科住院部的医师简介栏上。“我们舍不得取下来,看见照片,就好像他一直都没有离开这里。”泌尿外科住院医生朱延杰说。
    只是,范天勇再也无法回到病房,无法带领医护人员去看望对他念念不忘的病人;再也无法在父母和岳父母跟前尽孝,他们中两个患癌症,一个瘫痪在床;再也无法和上高中的儿子谈论未来;再也无法和妻子一起在夕阳下细数无数个温馨的过往和相伴一生的诺言。
   
    评论:作为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范天勇急群众之所急,亲率援藏医疗小分队赴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义诊巡诊活动,却因途中山体滑坡不幸因公殉职。他把全部精力和智慧奉献给了医疗卫生事业,用生命书写了共产党人的壮丽人生。虽然范天勇离开了,但其精神却长留人间。我们要认真学习范天勇同志对党忠诚、恪尽职守的政治品格,始终把党和人民群众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用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词;学习他无私奉献、服务群众的大爱情怀,以社会需要为已任,坚守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职业理念,用精湛的医疗技术诠释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学习他勤奋敬业、追求卓越的执着精神,始终刻苦钻研、埋头苦干,不断攀登事业高峰;学习他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顽强斗志,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本职岗位干起,冲锋在前、迎难而上,努力创造无愧于党和人民实绩。